教育部: 严查就业数据“掺水”


2020-07-15

7月14日,教育部网站发布信息,教育部发现有些高校存在毕业就业虚假签约等行为,要严肃查处。

“高校扣押毕业证,要求学生用签约就业协议来换”、“把实习单位作为就业单位”、“在网店上购买假就业协议充签约就业”……一直以来,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“掺水”、数据造假乱象被舆论所诟病。

教育部强调,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,将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,发现一起,查出一起,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。

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落实“四不准”规定:即: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,不准将毕业证书、学位证书、优秀毕业生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,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,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、见习证明作为就业证明材料。

7月15日起,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将向2020届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发送手机短信,提醒毕业生及时通过“学信网”查询本人就业状况。

同时,教育部指导地方和高校开展自查,严格审核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材料,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,接受社会各界监督,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,采取向毕业生本人、用人单位核实等多种方式,对存疑信息逐条核实、逐一反馈。

为什么高校要逼着学生搞“就业率”数据造假?

因为能否顺利就业是评价高校、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,就业率也就成了大学教育的唯一目标。如果就业数据不好看,相关专业的教师薪资、教研课题项目经费都受影响。有的高校规定,专业就业率低于80%,下一年就停招、缩招。

这种功利化的评价方式和办学思路,不仅会逼着学院造假,也会导致只关注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就业,不利于高校真正提高人才培养,并可能导致高校朝着功利化办学的方向发展,最终影响高校的学科生态建设。

“注水”的高校就业数据虽然外表华丽,却掩盖了真实的就业问题,既坑了毕业生,又对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形成误导,更不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扩大就业的措施,贻害殊深。

今年对于毕业生而言是极为特殊的一年,疫情冲击下企业缩招,招聘节奏被打乱,而本科应届生874万的规模却再创新高,供需矛盾更加显著。

今年6月,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组数据,截至5月25日,该院本科生就业率为35.17%(其中签约率仅14.48%)、研究生就业率为48.53%),这一数据相比往年的就业数据,可谓“腰斩”,但是学校坦诚公布数据,并倡议校友为今年毕业生找工作伸出援手。这丝毫不影响学校的形象,反而因真实公布就业数据,一切为了毕业生更好就业的态度,得到了网友的普遍点赞。

此次,教育部重拳出击,严查高校就业数据造假,有利于挤干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的水分,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,也有助于有关方面科学制定就业政策,有效解决就业难题,推动经济平稳发展。

赤小兔:哎,社会环境如此功利,就算是教育圣地也不能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学校这么干,既坑了毕业生,又让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,其实现实大家都知道,坦诚一点,有何不可?

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:诺多导演!

天津市玖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
国产动画 良心制作

2020.7.15

热门资讯